2016/7/10 发表于2450天前 617
在英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都说在英国呆久了,往往认为在社会环境较为单纯、以诚信为本的社会中,招摇撞骗难寻适合存活的土壤。据了解,事实却令人失望,英国内政部日前就公开提醒签证申请人,打着内政部幌子的诈骗活动最近越来越猖獗,大家需要多加留意了!
英国内政部强调说,如果你意外收到了自称内政部的电话、邮件又或者是信件。那么,请小心了,这可能就是骗局的开始,因为内政部从来不会使用以上方式联系签证申请人,索要个人资料或任何费用。
英国留学
这些诈骗方式的特点通常表现为:
打电话的人在英国或者英国外的其他国家;利用网站为你提供服务,或者使用一个看起来与内政部邮件地址极为相似的邮箱地址。
常用骗术
被骗次数多了,再笨也要总结出几条惯用犯罪手法来了。
犯罪分子通常试图使你相信,他们可以很轻易的为你提供某些便利服务,例如获得一个英国签证,又或者是告诉你,你的签证申请出现了某些严重问题。
他们会努力把自己装扮的非常真实,使用的语言听起来很官方,甚或是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你的基本信息,比如你的住址、姓名或者你正在申请的签证类别等等。
在取得你的信任之后,便会要求你付款或者提供更多的个人信息给他。
揭穿骗局
面对种种花样不同的骗术,内政部也在常年的"对敌"斗争中总结出不少门道。打击骗子,还是有章可循的。
在英国,并不存在直接发放工作机会和工作签证的网站。
如果某人自称内政部工作人员,要求你登陆其指定的某内政部网站,以直接获得工作机会,并且可以在网上直接付费办理工作签证,那这显然是个骗局。
因为这并不符合内政部工作签证系统的申请流程,所提供的网站也很可能是犯罪分子伪造的。
真正的雇主的做法是,引导受雇人登陆内政部的官方网站,以便获取更多真实的官方信息。
如果一个工作机会听起来太完美、又太容易获得,那它十有八九是假的,内政部从不保证在英国的工作机会。
针对工作签证的申请人,犯罪嫌疑人扮作内政部工作人员,要求签证申请人支付一笔押金,以确保在收到第一个月工资之前有足够的资金在英国生活。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骗局,因为作为工作签证申请的一部分,申请人必须提供证据证明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养活自己,但绝不是直接支付任何形式的现金作为担保。
犯罪分子伪装成内政部工作人员,直接前往受害人居住地,要求支付其合伙人或者朋友的签证费用。
此时请注意,内政部的工作人员,是从不入户收取任何费用的,所以显然是骗局。
骗子打电话给英国境内或境外的签证申请人,通知其签证申请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诈骗目标通常是学生。
他们的腔调听起来非常专业并具有说服力,通常会提供一个假名字和电话号码给受害人,并且催促受害人尽快付钱以防止某些十分不利的行动发生,例如被遣返或者是被取消签证申请。
此时被骗人先是慌了手脚、继而上当受骗。
这时需要千万小心,因为内政部的签证官员绝不会在办公地点以外的任何地方约谈签证申请人,更不会和签证申请人有直接的金钱交易。
还有一些非法中介,告诉你可以通过使用虚假材料获得英国签证,又或者假扮成移民官员,约你在办公室以外的某个地点会面。
英国各地护照办公室(Passport Office)超过1000名工作人员将罢工五周,原因是有关薪酬、工作条件和工作量的纠纷升级。
2023/3/22 发表于4天前 130
不法分子依托社交媒体、虚拟货币等进行诈骗,手法翻新升级,值得警惕
近日,部分在英中国公民向驻英国使领馆反映各类诈骗案件屡有发生,涉及私下换汇上当、租赁房屋被骗、虚拟绑架类电信诈骗等,留学生是主要受害群体。
2023/3/6 发表于20天前 136
由于脱欧,英国高等教育被迫退出欧盟的旗舰创新计划后,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内的五所顶尖大学获得的欧洲研究教育资金出现骤减。
2023/2/8 发表于46天前 159
微信小程序搜索“国务院客户端",点击“便民服务”中的“核酸检测机构”,进入页面后,输入你所在的城市,就可以看到哪些机构是国务院系统认证过的核酸机构。
2023/1/10 发表于75天前 181
英国政府已承诺减少净移民(进入和离开英国的人数之差)。数周前,内政大臣苏埃拉·布雷弗曼 (Suella Braverman) 曾经表示,她希望恢复政府多次未能实现的目标.
2022/12/26 发表于90天前 199
希思罗机场(2、3、4、5号航站楼)、盖特威克机场、曼彻斯特机场、格拉斯哥机场、卡迪夫机场和伯明翰机场的护照检查都将受到影响。
2022/12/26 发表于90天前 207